|
青約:一名青蛙,背青綠色,似水雞而小。 |
清朝於康熙23年正式將臺灣納入版圖,且劃分在福建省下,設立一府三縣,也就是先前介紹過的臺灣府、諸羅縣、鳳山縣,以及現在要介紹的臺灣縣(台南一帶)。《臺灣縣志》是於康熙59年時,由陳文達編撰完成,和《鳳山縣志》是同一個編者,亦是這四部方志中成書最晚的一部。其中關於蛙類的敘述如下:
過去曾經在《諸羅縣志》當中介紹過青約,由文中敘述以及土人去皮食之來推測應該是虎皮蛙。但是,如果根據這裡的敘述來看,青約似水雞而小,指的好像又是澤蛙,因為澤蛙的體色較青,且外型酷似小一號的虎皮蛙。那到底這兩位著者所要記錄的青約是不是同一種青蛙,這就不得而知了!說不定當時對於這兩種青蛙的稱呼可能都因地而異吧。
而這裡的蝦蟇指的是黑眶蟾蜍應該沒有錯,但是著者引用本草裡:「身小,能跳接百蟲」這句話就很讓人質疑了,蟾蜍的身手有如此皎健嗎?跳起來吃蟲?好像太高估蟾蜍了(其實這段話亦被說文解字引用過)。
話說回來,雖然《臺灣縣志》的編撰者和《鳳山縣志》為同一人,但是在內容的編排上卻有些出入,其中最特殊的地方就是蛙類的屬別。在過去介紹的幾部方志中,青蛙都是被劃分在〝蟲之屬〞,這次介紹的蝦蟇也一樣;但是,令人訝異的就是-它將水雞與青約放在〝鱗之屬〞下,與魚類和少部分海洋無脊椎動物同群,乍看之下會覺得怪怪的。但想想,或許是編者認為青蛙濕濕滑滑的,又住在水邊,才將他們倆個放在鱗之屬吧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