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
向上
古文中的蛙-1
古文中的蛙-2
古文中的蛙-3
古文中的蛙-4
古文中的蛙-台灣篇1
古文中的蛙-台灣篇2
古文中的蛙-台灣篇3
古文中的蛙-台灣篇4

古文中的蛙-4

▲ 雨蛤-中國樹蟾

 

  1. 蝦蟆-大如拇指微黃、腹白,生草澤間,其鳴咿呷。(澤蛙
  2. 蟾蜍-皮皺、色黑,頭腹大,而腳細,好伏牆陰下。
  3. 大約-青背黃,脊一路微黑,腹平而色黃褐,嘴尖當項兩旁有白圈。(很像貢德氏赤蛙?)
  4. 雨蛤-一名雨鬼,如蝦蟆,大如小拇指,天將雨則鳴。(中國樹蟾
    按:自蝦蟆至石鱗,凡五種皆陸產,而蟾蜍絕壽,有至千歲者,五月五日得之,謂之辟兵,古稱月中有蟾蜍也。石鱗神物,閩人珍以為上品,故別論。
  5. 石鱗-生高山、深澗中,皮斑肉白味美,晝伏竇中、夜居山頭石頂最高處。捕者不可預相告語,以黃歷首一葉,那諸{窖/黽}中,及抱松明腊火,而去緣崖扱石,以火照之見,火輒醉不動,十不脫,一閩人飲饌,以此為佳品,俗名石{山/龠}魚, 又曰谷凍。(棘胸蛙,像是超大型的古氏赤蛙!)
    按:石鱗似水雞而巨,肉嫩骨粗而脆;水雞似石鱗而小,肉粗骨細而軟。望火投明,此類性之常也,而云見火輒醉不動非也,往子聞閩人言石鱗靈物,人往捕執炬出門,禁毋相告,至彼可獲,否則俱匿矣。至鱗群做石上觀火不動,已是盡得之,何獨靈於聞聲;而昧於觀火也。(古人觀察的很詳細吧!還教你怎麼抓。)

▲黃魻-貢德氏赤蛙

 

  上一期介紹《閩中海錯疏》中的五種〝陸產〞蛙類,接下來介紹另外五種〝水產〞的蛙類:

  1. 水雞-似石鱗而小,黃色皺,頭大嘴短,其鳴甚壯,如在甕中。(虎皮蛙
  2. 尖嘴蛤-背黃,脊一路微黑,腹大聲微,白色,似水雞而小。
  3. 青約-身青嘴尖,脊一路微黑,腹細而白。(金線蛙?)
  4. 青魻-一蛙名。(非人名!)
  5. 黃魻-類水雞。(貢德氏赤蛙
    按:自水雞至黃魻,凡五種皆水產。而水雞可食,味不及石鱗,黃魻可食,味不及水雞,閩人惟食石鱗、水雞,而黃魻等種則皆不食也。

  經由大陸學者的考證,黃魻是沼蛙(貢德氏赤蛙)。所以上一期所介紹的「大約」確定不是貢德氏赤蛙(還不知道是什麼蛙),因為,黃魻為水產蛙,大約為陸產蛙。另外,根據書中的記載,這十種蛙中以棘胸蛙最為好吃,虎皮蛙次之但比貢德氏赤蛙好吃,所以福建人不吃貢德氏赤蛙。而早期台灣物資缺乏,所以會吃貢德氏赤蛙,如今已被列為保育類野生動物,也是不能吃的。(目前找到的《閩中海錯疏》收錄在《藝海珠塵》中,清朝.吳省蘭編輯)

蛙蛙世界學習網 兩棲類保育網 賞蛙情報網 蛙友交流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