˙取樣方法
8. 繁殖地調查法(Surveys at breeding site):
本法主要針對特定蛙種,牠們具有明顯的繁殖季與非繁殖季,且會聚集在特定之繁殖場所進行生殖活動,藉由此特性,調查者於特定季節在特定地點進行密集的調查研究,地點多為溪流、池塘或積水處。
以褐樹蛙為例,平時九月至翌年五月牠們分散於森林各處,沒有明確聚集的地點,不過到了六至八月時,牠們便會大量聚集在溪流邊,可於這段期間進行詳細之研究。倘若這現象套用於一般調查時,會發現褐樹蛙族群於夏季達高峰,但秋、冬季族群量驟降;但事實上實際族群量改變並沒有如此巨大,我們所觀察到的只是「進行繁殖活動的族群量」,所以面對這些特性的蛙類,在觀察與解釋上必須加以注意,以免扭曲調查結果。
另外,此法亦可同時配合鳴叫計數與陷阱法進行調查,以確保能夠調查到更接近真實之結果。
9. 定點聲音監控法:
本法主要針對會發出求偶叫聲的蛙類進行調查,係利用錄音機來進行長時間的聲音記錄,再回到室內逐一聆聽記錄到鳴叫的種類與相對數量。
這種定點聲音監控法通常會連續記錄好幾個晚上,所以會配合定時器做片段選取,例如:從晚上七點到翌日清晨四點,每小時記錄五分鐘,共50分鐘,連續記錄三個晚上。這種記錄法能有效延長調查時間,調查人員不需要整晚都耗在樣區進行記錄,且可以減少調查者對當地蛙類之影響,且有機會記錄到一些平常不易聆聽到的種類。
但此法亦有諸多缺點,記錄之後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聽取聲音,而且錄音機搭配計時器之價格亦不便宜,且需要做好防水的措施;在記錄的對象僅適用於會發出求偶叫聲之種類,且鳴叫太小聲的種類會有聽不清楚的困擾。此法在分析上多會獨立進行,或做為其他調查法的輔助,以期望能調查出所有物種。
10. 幼體取樣法(Sampling of larvae):
這裡所指的幼體主要是蝌蚪,所以會在特定的棲息場所計數蝌蚪的種類與數量。此法的優點在於,白天也可以進行調查,且容易進行觀察與計數,且可記錄到一些平常沒觀察到的種類。
但此方法之缺點在於蝌蚪鑑定不易,雖可取部分蝌蚪養成幼蛙加以鑑定,但都比直接鑑定成蛙來得緩慢。另外,由於蝌蚪數量通常甚多,但實際能夠變為成蛙的數量寥寥無幾,所以蝌蚪資料多會與成蛙分開來分析;由於各種蛙類繁殖場所多樣化,而在進行蝌蚪調查時卻無法有效涵蓋所有可能的棲息地,因此各棲地類型的調查頻度往往不均,故在分析上亦較薄弱,多用於參考補充之資料。
若要針對蝌蚪進行詳細之研究,則可藉由此法進行採樣,然後搭配Gosner所訂定蝌蚪分期標準來判斷蝌蚪之成長階段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