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▲ 斯文豪氏赤蛙個體間顏色差異很大 |
最後,提到蛙類體色的變化,可說是「有所變,有所不變」。
所有初學者都會面對到這個棘手的問題,就是牠們的體色千變萬化,好像有一百多種青蛙,卻又好像只有兩、三種青蛙。我想這個問題,應該先針對體色變化的緣由來進行了解。
無可置疑的,蛙類的皮膚確實會隨著環境而改變顏色,這是因為牠的表皮具有三種色素細胞—黃色素細胞、虹彩細胞及黑色素細胞。前兩者為表現黃、褐與紅色,以及濾掉藍光所造成的綠色,因而決定「體色的色系」;而後者,則利用細胞內黑色素的移動,隨著環境改變而改變「體色的深淺」。
有些蛙類的體色僅是變深或變淺而已,但基本的顏色並不會改變,這就是有所變,有所不變。最常見的例子之一,就是斯文豪氏赤蛙,牠們個體間顏色差異很大,有的綠色、有的褐色、有的綠中帶褐、也有的褐中帶綠。但綠色終究不會變成褐色,褐色也不會變成綠色,僅是隨著周圍光線的明暗,會改變綠色或褐色的深淺而已。
另一些蛙類則顏色變化很大,如艾氏樹蛙的體色,可堪稱是變化最大的。牠在黑暗時,體色會呈深褐色,當光亮時,則會表現出米黃色,甚至有些微的綠色出現(但不是一般綠色樹蛙的綠色)。所以,各位賞蛙人在認蛙的時候,可別將體色定義的太詳細喔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