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蛙類資源調查中,最基本就是了解有幾種?有幾隻蛙類? |
在歷經辛辛苦苦的調查之後,接下來的分析工作將是左右這份調查研究結果的關鍵。無庸置疑地,面對不同的研究目的,就需要不同的分析方式,初步可以先參考前人的分析方式,然後在依自己的需求進行。在此並不會拉拉雜雜地去一一說明,僅會以基礎的資源調查分析來做介紹。
資源調查的目的無非是希望了解到這個地區的生物組成,而最基本的問題是就是「有幾種?有多少隻?」這似乎不用我多說,相信大家一定會算、也一定會表示,一般學術上慣稱「Richness(種豐度)」、「Abundance(量豐度)」。其中種豐度的表現方式似乎只有一種,就是說明這個地區有幾種蛙類;但量豐度的表示除了全部總共幾隻外,還可進一步說明:每種各幾隻、每數量佔全部數量的百分比、何種最多、何種最少、性別比例、幼體數量…,甚至將時間做區隔,進一步比較:四季(或各月)蛙類種類、數量的組成。假設以北部為例:某一地區,夏季調查有20種500隻次,以拉都希氏赤蛙的數量最多;冬季調查有10種350隻次,以台北樹蛙的數量為最多…,這樣下來就可以清楚的了解到這個地區的蛙類組成變化。
當然,如果只是做種類與數量的比較,那實在有點對不起先前辛苦的野外工作,有時也無法完全表示當地的實際狀況。所以,在生物學家與數學家共同發展出來一系列的指數,用來反應該地的生物多樣性概況,指數越高表示該地生物組成更多樣化;反之則越單調。而這類多樣性指數還可用來比較兩地區的多樣性高低,當然,各種指數的使用當有其前提,還是必須先了解研究目的與資料類型再慎用多樣性指數的比較。另外,還有一種相似指標用來表示兩兩地區的相似程度,例如:新店有17種蛙類,烏來有22種蛙類,其中有15種是兩個地方都有的,其中最簡單的算法就是「2倍相同種數除以兩地分別總數之和」也就是2X15/(17+22)=0.77=77%,還句話就是這兩地的相似程度達77%。進一步即可比較,新店-烏來程度77%、新店-淡水為42%、烏來-淡水為34%,如此一來即可說明新店與烏來兩地的蛙類組成較為相似,而兩者與淡水的蛙類組成較不相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