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|
梭德氏赤蛙可分佈到三千公尺的高山上。 |
梭德氏赤蛙差不多也是依循褐樹蛙的模式,僅在繁殖季的時候聚集到溪邊,但是由於梭德氏赤蛙的分部實在太廣了,即使海拔3000公尺仍會看見牠在溪流中穿梭,所以在不同海拔的梭德氏赤蛙便會有不同的繁殖季,大致來說,低海拔的族群便喜歡在秋季繁殖;但在高拔的族群,卻較偏愛在溫暖的春夏繁殖。
另外,斯文豪氏赤蛙則特別偏好溪流兩側的山澗瀑布,白天躲在石頭縫裡面,晚上便會探出頭來。無論白天或是黑夜,牠們都會偷偷地發出「咻∼」的一聲,常常讓賞鳥的伙伴誤以為有鳥在叫,所以給他一個「鳥蛙」的稱號呢!另外,體色多樣化的牠更使得我們難以見到牠的蹤影,褐色型的個體就像一顆石頭一樣,而綠色型的個體則像一片青苔,這樣高明的擬態技巧,讓牠即使在白天仍可快樂地在鳴叫,好像在笑我們找不到牠似的。
接著是溪流中的大傢伙∼盤古蟾蜍。別以為牠們個頭很大,其實牠們可是非常溫馴地,平常這些蟾蜍都四散在各處,但是等到秋冬時節,牠們便會像約定好似的來到溪邊。到了溪邊之後,牠們並不會吵鬧地發出求偶叫聲來吸引雌蟾,反而是默默地尋找心目中的蟾蜍公主,每發現疑似對象便會努力地抱上去。若是運氣好,便有交配的機會;若是誤抱到別的雄蟾,對方則會氣沖沖地發出「勾勾勾∼」的聲音,來表明自己的性別,並且警告上面的仁兄快快住手。當這些蟾蜍順利配對後,會產下兩串長達十公尺的卵串,而孵出來的蝌蚪也是黑色的,並且成群聚在一起形成黑壓壓的一片,也蠻恐怖的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