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
向上
青蛙的鳴叫
有關蝌蚪的迷思
青蛙的交配-上
青蛙的交配-下
青蛙的產卵-上
青蛙的產卵-下
青蛙的發生-上
青蛙的發生-下

青蛙的鳴叫

▲ 中國樹蟾下雨天的時候更是興奮

  蛙類大部分的時候都安安靜靜地躲在暗處,不會發出聲音,也不會和同類接觸。但到了繁殖期,就會成群遷入水域進行生殖活動,發出鳴叫,有的種類不分日夜都很活躍,尤其下雨天的時候更是興奮。

  一般而言主要是雄蛙在鳴叫,雌蛙的叫聲很少,雄蛙會隨著場合的不同發出不同的聲音,例如建立領域警告其他雄蛙不要接近的領域叫聲,驅逐其他雄蛙或打架時發出的遭遇叫聲,吸引雌性的求偶叫聲,和雌性接觸後的交配叫聲,被其他雄蛙或其他種蛙類錯抱時的釋放叫聲,以及被天敵抓住時緊急發出來的「嘰」求救叫聲。

  雌蛙一般僅會發出求救叫聲,國外有少數種類雌蛙會發出回應雄蛙叫聲的回應叫聲。不論是哪一種叫聲,每一種蛙類都有其獨特的聲音頻率,具有種類辨識避免雜交的功能。

  蛙類的鳴叫方法相當獨特,發音之前,雄性先吸一口氣到肺部,並把肚子鼓起來,然後腹部縮小把肺部的氣體擠到咽喉,在此震動聲帶發出聲音,最後聲音及氣體一起被送到位於喉部下方或側面的鳴囊,氣體將鳴囊鼓大成為聲音的共鳴腔,並擴散出去。

▲ 斯文豪氏赤蛙鳴囊位於口角兩側

 

  蛙類鳴囊的外型、大小、顏色依種類而異。有的種類在鳴叫時整個喉部只是稍行脹大、略微突出,鳴囊並不明顯,稱為「內鳴囊」。拉都希氏赤蛙、梭德氏赤蛙就是這類的代表,而鳴叫的威力當然較為遜色啦。另外一些種類在鳴叫時,鳴囊會脹大呈透明的球形,突出於喉部兩側或中間,這叫做「外鳴囊」。突出於外的鳴囊,具有良好的共鳴效果,叫起來就比較大聲了。

  外鳴囊的樣式就比內鳴囊具多樣性,大致上可以鳴囊個數及位置來做區分。只有一個鳴囊的,一定位在咽喉下方,所以稱為“單咽下鳴囊”,包括黑眶蟾蜍及大部分的樹蛙。有兩個鳴囊的,就有可能是位在下側或外側兩種,前者稱為“咽側下鳴囊”,這兩個鳴囊位在咽喉的腹面,雖相連在一起,但仍可以分的出是兩個鳴囊,腹斑蛙與澤蛙就是了;外側的雙鳴囊位於口角兩側,稱為“咽側外鳴囊”,如斯文豪氏赤蛙,鳴叫時鼓著雙頰,看起來很像是偷吃東西又怕被發現的小孩一樣,極為可愛。

  說了這麼多,有時要看到牠們鳴叫的那一幕,可說是難上加難,更別說是分別出鳴囊的種類了。這裡有個小技巧告訴大家,就是在繁殖季的時候,觀察公蛙咽喉下的縐褶樣式,就可看出一點端倪了,不過要先認清牠是公蛙喔!

▲ 公牛蛙的鼓膜明顯要比眼睛大

 

  有悠揚的樂聲,當然也要有忠實的聽眾;雄蛙叫的如此賣力,雌蛙當然也要洗耳恭聽了。但是在牠的頭部卻發現不到耳朵,其實不是這樣的,蛙類並沒有哺乳類般的外耳殼,牠們就只有中耳及內耳而已。

  中耳就是位在眼睛後方的圓形構造,也就是鼓膜。蛙類利用鼓膜來接收空氣中的聲波,牽動耳柱骨,進而影響內耳的感應細胞,再刺激大腦產生聽覺。

  蛙類的聽覺相當發達,且對於同種的鳴叫頻率更是敏感,特別是雌蛙通常利用雄蛙的鳴叫來確定牠們的位置,進而挑選中意的雄蛙進行配對。所以雄蛙唱的歌聲動不動聽就相當重要了!

  當然雄蛙也可藉由聽覺來打聽同伴的消息,聽聽看在這裡有多少競爭對手?是否有侵略者進入地盤了?所以雄蛙的鼓膜反而較雌蛙的大。相差最明顯的就是牛蛙了,先看看母的鼓膜,應該跟眼睛差不多大,再去看看公的,就會發現公牛蛙的鼓膜明顯的比眼睛要大。

蛙蛙世界學習網 兩棲類保育網 賞蛙情報網 蛙友交流網